民间流传着几句诗,诗中所表现的是刘伯温曾经挖了诸葛亮的坟墓,两个身处相差甚远的朝代,为何会有那么的生仇大恨,去挖别人的坟墓的,这是有一段渊源的,只不过是野史上记载,我们也就当做饭口甜点看看,笑笑罢了。
刘伯温写的大概是你一个诸葛亮只不过是让三国成鼎立之势,但是最终没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,但是我刘伯温,比你诸葛亮强太多了,你的能力也就只是龟缩在蜀地罢了,而我能够一统天下,成帝王之势。
(资料图)
刘伯温气不过,他过于想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,以至于心态爆炸,扭曲,他命人挖开坟墓一看,更加的气炸了,诸葛亮上的石碑写着,我能算得出来后世能出现一个刘伯温,但是你又能算的出谁呢?一股挑衅气息向他扑来,但又无可奈何,他诸葛亮的确算出了我刘伯温,但是我刘伯温又如何能够算出后世出怎样的人才呢。可气,我刘伯温在这一点就比诸葛亮差太多了。
平常刘伯温就很自傲,自认为自己比诸葛亮强太多,常常评价诸葛亮的长短是非,言语表露出十分的不服,可恨生不逢时。但是他在诸葛亮坟墓面前,损尽颜面,诸葛亮料到刘伯温会来,并且对自己不服气,特意在石碑上写下想对他说的话,并早先刘伯温心里所想,给刘伯温感觉是诸葛亮就在站在面前,输的服气。自认诸葛亮为师父,并且在死前写下戒训,说我就是当初太狂傲,无视我的师父诸葛亮,才能倒来后面的祸害,你们要引以为戒。
刘伯温在死前自认不敌诸葛亮,所戒之词后世流传。给我们的启示是,做人要厚道,不能太适才孤傲,自以为傲。
诸葛亮预言刘伯温
诸葛亮一个传说习得天书,摆弄山河的奇才,我们期待他有能一个后人能够传承他的本领,按照史书来看,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下来,就算姜维也没有这本事,但是诸葛亮曾预言下一个像我一样的智者就是刘伯温。
野史上很多记载诸葛亮多次调侃刘伯温,在很早之前就留有石碑,刻上戏言,等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,刘伯温肯定会到来,看到自己写的一切。最明显的就是刘伯温要挖诸葛亮的墓,但是早在千年前,诸葛亮就料到了,刻上刘伯温不要打开我的墓之类的话语,吓得刘伯温至此不敢抱有这类心思,还尊诸葛亮以师父自称。这个系列的趣谈还有一个版本,说是刘伯温已经打开了坟墓,只有骨盆,骨盆之内没有骨灰,有的只是一封发黄的信,上面写着”千年之后刘伯温亲启”,这么玄乎的事情,刘伯温怎么可能敢打开一看,只好收藏下来,以便日后再看。直到他归隐山林之后,他经不起自己内心的多次诱惑,打开了信封,欣赏所写的只是:我料你隐居才敢看。
这些都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,可能诸葛亮并没有这么传奇和玄乎,世人怎么就可以预言到后世呢,但是《马前课》是诸葛亮所写,所预言之后的未来,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,可见他能料到日后有刘伯温也不一定是无稽之谈。他们两个的预言都被归入了中国四大预言中,这些都等待后人所考证。
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
姜子牙、诸葛亮和刘伯温这三个身处不同时代,没有什么可比性,但后世就喜欢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比较。一、他们都辅佐了自己的君主称帝,成就一番事业,姜子牙辅助周文王取得了天下,建立分封制周朝,诸葛亮辅佐刘备称霸蜀汉,刘伯温助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,都各自在乱世中辅佐明主;二、他们三个都是智者;三、他们都有治世之才略。
姜子牙,作为史上记载第一个辅佐帝王成就宏图霸业的智者,他的遭遇也是三个人之中最好的,得以善终,成就姜氏宗族。他的事迹有很多,“姜子牙钓鱼,愿者上钩”这一典故深得长者青睐。如果说把三个人的才能相比,我个人更倾向于他,因为传说他深习天书十分之九,并且军事战略受后人学习,并且后人都以此为榜样,希望能够超越他。他的事迹也是三个人当中最玄乎的,后人无法考察其史料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颗翡翠的星正在冉冉升起,东年末年出现了卧龙先生—诸葛亮三顾茅庐深受后世的文人雅士所羡慕,为君者竟然可以如此放下身份去邀请谋士,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鼎立,他后半辈子为蜀国发展精心竭力,虽没能最终成就蜀国一统三国的局面,但至少他尽力了。有人说我们深知的诸葛亮之才是过度夸耀之后的结果,在真正史学上他并没有惊采绝艳到令人敬佩,他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治世上,实际如何,我们后人也不能深知,只能依靠流传下来的史料去推测。但至少能证明的是,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颗亮星,能够跟姜子牙这等史河上的智者先切磋一二。
相比于前两者,刘伯温有过之而无不及,他所辅佐出的大明帝国,是面积最广阔的,并且他的一生也是可歌可泣的,劳碌了一辈子也逃不过朱元璋对他的猜忌,不知道他在死前有没有后悔过,当初有的选择的话还会不会选择朱元璋。他以诸葛亮为榜样,另立牌匾,希望后世也能够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物,想证明自己并不比诸葛亮差。他虽没有前两者懂得天文地理,但他的战绩都是实打实的,运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去谋划一次次的战役。
可叹他们生不逢时,不然真相想知道他们三人谁更厉害,谁才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谋士。
责任编辑:
关键词: